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8 / 10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8 / 10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民與日人接觸時間較晚,因語

言隔閡及文化的認知不同,他

們與日人間之零星衝突不斷。

1919~1920

年山區曾爆發流行

性感冒,死了很多族人,當地

原住民歸咎於異族入侵,須出

草消災解厄,遂於

1920

9

18

日凌晨發動偷襲白冷及

梨山附近的日警分駐所,釀成

歷史上著名的「沙拉茅抗日事

件」,當時青山地區

(

時稱烏

來,泰雅族語:有溫泉的地方

)

的魯馬社

也參與抗日活動,直到日警動用「以番制

番」的分化政策後才順利平定。也因為此

一事件的影響,日月潭工程得以全力推動,

大甲溪工程的聲浪也雲消霧散,青山地區

的原住民則被迫往谷關地區遷移。

1929

年嘉南大圳完工前夕,總督府土

木部技師八田與一

(

はった よいち

)

提出

在大甲溪上游,建設臺灣最大水力發電水

庫構想。

1934

年藉考察花蓮港工程之便,

八田與土木部技師等

8

人,由花蓮橫越中

央山脈,抵達大甲溪流域的達見,進行實

地勘查,尋找適合建造水庫的地點,其後

並在臺灣及日本宣揚大甲溪流域開發之構

想。

1938

4

月總督府發表開發新高港

(

棲港

)

計畫,規劃中之新高港週邊工業區

32

7000

瓩的電力需求,至此大甲溪

電源開發計畫乃具體成形,且此案評估發

電量比日月潭多出

4

倍,總督府因此寄予

厚望而全力推動。

大甲溪自達見至下游石岡

70

公里之

間,落差約

1,200

公尺,每噸水可發

2.6

度電,經濟效益極高。開發計畫初期受限

於當時日本國內工業之技術限制

(

水輪機

水頭不超過

200

公尺

)

及採重力式頭水隧

道設計

(

受限於混凝土施工品質及技術,

對壓力式隧道沒把握

)

,此落差無法一次完

全利用來發電,台電規劃分八級接力開發

較為經濟,這八級分別以發電所所在地為

廠名,由上游到下游依次為達見(德基)、

烏來(下達見、後改稱青山)、上明治(上

谷關)、明治(谷關)、天冷(天輪)、

豐原第一(新伯公、後變更為馬鞍)、豐

▲ 沙拉茅事件紀念碑誌

(

近人設置,位於台

8

線馬鞍壩附近

)

YUAN MAGAZINE

06

亮點

故事

w

w

w

.

t

a

i

p

o

w

e

r

.

c

o

m

.

t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