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7 / 10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7 / 10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 大甲溪流域各電廠平面位置圖。

前言

大甲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雪山及南湖

大山等群嶽之間,全長約

124

公里,流域

面積

1,235

平方公里,是臺灣排名第

5

的河流,也是臺灣水力資源蘊藏量最豐富

的河川,且因中、上游河床陡峻、落差大,

同時具備優越的水力發電條件。

日治時期,總督府土木課

(

)

1910

年代初期進行了

5

年期九大河川的

調查,大甲溪也被列入其中,

1915

年展開

水位、流量、雨量等調查及河川地形測量

(

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保存大量日治時

期的圖資

)

1910

年代後期,日人為建立

島內現代化工業,亟需豐富廉價之電力,

開始推動大型水力發電計畫。參照先前的

調查,中部地區大安溪、大甲溪、烏溪及

濁水溪等均被官方列入發展水力發電的評

估地點。其中大甲溪最為土木局所重視,

多次派遣技師及技手前往勘查。

隨後,日月潭發電工程因各項條件

較受日本政府青睞而雀屏中選,於

1919

8

1

日成立臺灣電力株式會社,隨即

著手日月潭發電所的準備工作,然大甲溪

的燦爛光彩並未被日月潭完全奪去,反而

成為日本企業家與台電角力的場所。經營

肥料及水泥的淺野財團

(

台泥前身

)

,在

退職總督府官員的鼓勵下,向官方提出一

大型日美合資計畫,以自家工廠電力使用

為由,要求總督府同意其於大甲溪畔設立

水力電廠,由於財團提出之計畫工期、成

本及效益均優於日月潭工程,引起全台輿

論一片譁然與質疑,此案又牽涉日後電力

供應過剩、財團間利益衝突及政治角力而

紛擾不休,然而此一爭議終因大甲溪流域

爆發一起嚴重的原住民抗日事件而宣告終

止。相較於霧社,大甲溪沿岸居住的原住

September 201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