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司-源雜誌NO.154

筆墨和形式符號,以線性書寫掙脫具象的 束縛,配上全景式的滿版構圖,成為美國 抽象表現主義的「書寫式」油畫家。之後 的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西元19121956年) 多少受到他的啟發,線條更為狂 烈,更具爆發表現性,衍生出滴、潑、灑 的滴流技法。 而 詩 人/ 畫 家 亨 利 ‧ 米 修(Henri Michaux,西元1899-1984年),是法國詩 壇三劍客之一,他拜訪中國大陸,熱愛老 子哲學,並學習書法,將書法的線條融入 繪畫中,使作品洋溢如詩般的抽象意蘊。 此外法國畫家喬治 ‧ 馬修(Georges Mathieu,西元1921~2012 年)為抒情抽 象的重要領導人,西元1950年先後到美 國、日本旅行,並與日本的具體協會藝術 家熟識,他善於在巨大畫布前,瞬間即興, 下筆直書。他說:「我的創作,不受心智 的控制。」他的抽象畫,下筆猛烈,線條 剛勁,畫面火力四射。西元1957年馬修身 穿和服在大阪現場創作演出。 又 有 出 生 比 利 時 的 眼 鏡 蛇 畫 派(COBRA) 阿 雷 欽 斯 基(Pierre Alechinsky,西元1927年),從日本的《墨 美(BOKUBI)》雜誌,獲悉東方書法的奧 秘,在結識丁雄泉畫家後,了解到中國繪 畫的表現方法。西元1955年阿雷欽斯基赴 日本遊學,拍攝一部日本書道紀錄片,並 獲書道家森田子龍( もりた しりゅう) 贈筆, 從此以毛筆、墨汁、壓克力顏料作畫。 法國哈同(Hans Hartung) 的書寫性抽 象畫,或蘇拉吉(Pierre Soulages)黑色 粗厚大塊面的構成與留白布局,無形中都 是汲取東方書法線條的靈動性而化為現代 畫的創作元素。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與井上有一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歐洲藝術 家有感於政局的動盪不安,紛紛出走逃離 至美國,於40 年代中期在紐約興起抽象 表現主義,盛行於50 年代的這股繪畫風 潮,摒除具象的表現形式,以色彩、線條 表達內在澎湃、激烈的情感,往往畫幅巨 大,筆觸強烈,充滿動勢與大動作,又稱 行動繪畫。代表畫家如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高 爾 基(Maxim Gorky)、 法 蘭 茲 ‧ 克 萊 恩(Franz Kline)、 馬 哲 威 爾(Robert Motherwell)、 羅 斯 科(Marks Rothko)、霍夫曼(Hoffmann) 等。 歐洲的書寫性繪畫與美國50年代風行 的抽象表現主義,又反饋到戰後的日本藝 壇,尤其是從戰敗國中急欲尋回民族自信 心的日本書道家,他們接觸到抽象表現主 義後,看到克萊恩作品中造型與線條、黑 與白的完美結合,直認為那是另一種繪畫 典範,因而揚棄傳統書法的舊習,充分展 52 JUL 2022 YUAN MAGAZINE 臺灣 島遊

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