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司-源雜誌

人。那個在雪地裡挑重擔的勞動者,難道 預示著他的未來,必須由日本的貧民窟畫 到臺灣的礦坑嗎? 當洪瑞麟留日歸國,在他的創作意識 裡,早已潛伏著日本大正時期新興藝術風 潮下的普羅美術種子,而曾經在經濟上資 助他的倪蔣懷,他所經營的瑞芳煤礦那片 貧瘠的礦土,適時提供洪瑞麟落地生根的 藝術沃土。 西元1979年洪瑞麟於臺北春之藝廊 舉行「35年礦工造形展」,被歌頌為「礦 工畫家」,當時他已自礦場退休7年,終 於贏來實至名歸的美譽。然而洪瑞麟在礦 場耕耘35年的歲月,只有點滴在心頭。他 說:「許久以來,勞動已成為一句動人的 口號,事實上勞動者的生活,是很難被外 人所真正瞭解的,沒有親身的參與,也無 從瞭解這火一般熬煉的人生。」 洪瑞麟這段肺腑之言,的確不是口號, 那是他與礦工日日相濡以沫的人生歷練, 憑藉那隻發光的筆,讓不見天日的礦工現 形、現影,他說:「唯有真正瞭解人生原 來就是搏鬥,一條鋪滿荊棘而坎坷的道路, 還有什麼不能看透?所謂的高貴,原也是 粗鄙的昇華,所謂的粗鄙原也包含高貴的 意義。至於美與醜,在我真正的衡量,更 完全基於「人」是否在真實的生活。」 游離於體制外的洪瑞麟,若說他與其 他臺灣前輩畫家有何殊異性,就在於他的 「人」是否在真實的生活,許多留日的畫 家回國後幾乎都任教於大專院校,而洪瑞 麟忠於自己的抉擇,在礦土中笑傲人生, 笑傲中藏著生命的自尊,他把礦工比喻為 是「背十字架的一群」。 洪瑞麟〈 山形市集 〉油畫 西元1937年。 洪瑞麟〈 山形雪景 〉油畫 西元1938年。 71

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