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7 / 10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7 / 10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05

YUAN

MAGAZINE

封面故事

的臺東。

民國

33

年至

34

年,是臺灣東部的

災難之年,接踵而來的颱風侵襲,加上太

平洋戰爭末期盟軍「無微不至」的偵查與

轟炸,盛極一時的木瓜溪水力發電幾乎被

摧毀殆盡,清水第一發電所卻能在多重考

驗下安然度過,是戰爭末期至光復初期,

東部地區少數能倖存順利運轉的水力發電

廠。不過電廠設備未被摧毀是一回事,工

作人員要能夠進入電廠操作運轉又是一回

事,因為民國

33

年的風災影響,不僅銅門、

清水第二、初英等木瓜溪發電廠不是被暴

漲溪水吞沒,就是水路被沖毀而無水發電,

就連人員進出電廠的道路也無法通行,所

幸清水第一發電所尾水通往清水第二的隧

道藏在山體中而完整保留,成為清水第一

發電所同仁進出電廠的克難通道,在電廠

同仁上下班時,清水發電所機組降載或停

機供同仁通行。

民國

36

6

月時任台電機電處長孫

運璿先生與經理處長呂文瑞先生兩人前來

東部進行電力建設視察,是戰後台電首度

有處長級的長官下鄉到東部視察。兩人當

時就是沿著這條隧道進入清水第一發電所

進行視察,而戰後復建工作尚未展開,兩

位處長所到之處皆是滿目瘡痍,設備被毀

壞殆盡,唯獨清水第一發電所仍完整地正

常運轉中,讓兩位處長目睹銅門、清水第

八十清水─開創木瓜溪水力發電

的先河

清水發電廠舊稱清水第一發電所,早

在日本時代就已興建,是木瓜溪流域水力

發電中最為年長的老大哥,民國

28

年日本

鋁業株式會社計畫在花蓮港興建一座產能

30,000

噸的煉鋁工廠,而鋁的生產又需

要耗費大量電力,但花蓮港地區僅有幾座

小火力發電廠與地區性的小水力發電廠,

可想而知,大型發電廠的興建勢在必行,

花蓮地區又擁有得天獨厚的山勢高峭水流

湍急有利環境,極具有水力發電的開發價

值,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清水第一發電

所就成了日本人在木瓜溪水力開發中的先

驅。

民國

26

10

月清水第一發電所開始

動工興築,由日本鋁業出資,委託已有電

力工程經驗的花蓮港電氣株式會社負責所

有發電廠工程,竣工後再移交給日本鋁業

操作運轉。民國

28

6

月第一部發電機竣

工商轉,接續在民國

30

年又完成兩部發電

機的裝設;於此同時遠在海岸邊的花蓮港

築港工程也一併竣工。大型港口、充足電

力、廣闊土地、礦產資源,再加上大量的

人口勞動力等多項優勢誘因,吸引許多日

本大型生產企業紛紛來到花蓮設廠,因此

清水第一發電所的落成,使得花蓮地區經

濟發展一舉超越原先發展更早、更為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