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司-源雜誌NO.154

畢卡索與張大千的世紀相會 畢卡索(Pablo Picasso,西元1881-1973 年)26歲 時所畫的〈亞維儂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 西元1907年),使他毀譽參半,遭到詩人、朋友、藏家 的諸多詆毀。這幅畫是畢卡索以塞尚(Paul Cézanne) 的 「圓柱體、圓球體、圓錐體表現自然」的理論融入非洲 木雕的原始思維,將五位裸女變形為正面、側面五官同 時並置,具有多重觀點、多次元空間、時間,共時、共 存於同一畫面上,帶著分割式幾何結構作品,既野性又 粗曠的畫作,迥異於古典傳統的唯美與細緻。 這幅打破自文藝復興以來的透視法則的前衛作品, 開啟之後畢卡索與布拉克(Georges Braque) 兩人立體主 義的誕生,它不僅是畢卡索個人藝術生命的轉捩點,更 是西方現代藝術史的革命性創新。 然而這幅畫作卻在10年後才有機會公開展出,只因 畢卡索充滿實驗精神的畫作,挑釁了一般人的審美觀, 而作為創作者的畢卡索仍繼續與布拉克探研幾何形體的 形式美,衍生為分析立體主義、綜合立體主義,把立體 主義演繹得更為極致。 畢卡索被自己先前玫瑰時期的寫實畫風所轉變,進 入立體主義時期,雖是千夫所指,他仍孤注一擲,一如 他所說的:「創作必須先摧毀。」因而畢卡索窮其一生 都在摧毀自己既定的風格,他說:「我從不固定,因此 沒有風格,風格對於畫家而言是最危險的敵人。」 一位畫家如果不被他自己的繪畫所轉變,為什麼他要畫呢? ─傅柯Michel Foucault 50 JUL 2022 YUAN MAGAZINE 井上 有一 、趙 無極 、徐 冰 書法 之春 文、 圖/ 鄭芳 和 臺灣 島遊

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