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司-源雜誌

穩的百歲老人了。至今阿里山林鐵留下的 各站原始風貌,依舊讓人懷舊不已:像是 日治時期林鐵起點的的北門驛,已重新修 復了日式站房,成為活化的文化地標,而 水社寮的蝙蝠隧道、眠月線一葉蘭保護區、 鹿滿大阪式菸樓等沿線招呼站,也在民間 團體和當地志工的協助下,獲得很好的維 護,阿里山林鐵在重現林業聚落風光的同 時,也在在體現與森林共生共存的「里山 精神」。 當雨滴懸浮在空氣中,等待著太陽升 起,這便是雲霧的啟端,也是滋養山林的 能量來源。從阿里山公路的觸口自然教育 中心出發,我們開始尋找這顆小雨滴的源 頭。公路的一側是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入 口標示,以皚皚白雪的連綿群山作為意象, 除了描繪出阿里山的冬季會被白雪覆蓋, 還有另外一個涵意—阿里山在地理學上有 個很特殊的稱謂,叫作「難抵極」—單單 望文生義,意味著這裡因其地理特徵偏遠 而最難以到達;但以海島而論,通常是指 在阿里山公路通車前,擔當沿線聚落的輸 運要道的重責大任。從阿里山森林鐵道的 角度來看,現在的林鐵已進入了新的觀光 時代,當文化部將阿里山森林鐵道登錄為 臺灣第一個國家級重要文化景觀向世界推 廣,也預示著阿里山森林鐵道是臺灣最具 潛力可望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歷史文 化景點。 由於林業曾創造臺灣經濟產業的興 盛,而嘉義站恰好是阿里山森林鐵道延伸 出來的交會站,再銜接起臺鐵縱貫線,所 以匯集木業產量和便利運送的優勢,嘉義 在廿世紀初就已成為臺灣最繁榮的產業都 市之一。 佇立在月台上,會看見一個有趣的對 照,阿里山林鐵的最高時速不超過50 公 里,而臺鐵自強號的時速卻高達130公里 以上,當自強號列車從林鐵列車的身旁呼 嘯而過,就如同兩個平行時空重現。若是 把臺鐵自強號比喻成健步如飛的運動員, 那阿里山林鐵就是一位飽經風霜但步履堅 ❷ ❸ 31

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