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司-源雜誌NO.154

繁星點點鬧夜空︱ 台電台中發 電廠與 螢火蟲復育 基隆 故事 ▼人好,馬兒才會好︱臺中后里馬場二三事 ▼臺中旅遊趣 ▼舞獅與武術,獅頭與拳頭︱臺灣獅頭製作工藝保存者江岳哲 ▼書法之春︱井上有一、趙無極、徐冰 ▼照顧者,別把自己當超人 ▼勇闖臺中太平小百岳︱三汀山 ▼走出去,去體驗真實的生活吧! ▼關於跑步這檔事,我想說的是⋯ ▼生死一瞬間生命誠可貴 ▼貍老酥的日常碎碎念 ▼夏日清涼新選擇︱健康低脂雞肉溫沙拉 ▼讀者回響 ▼ 一起﹁花現﹂ 台電台中發電廠 ▼ 從熱帶雨林到臺灣低海拔森林︱走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www.taipower.com.tw ISSN 1026-2423 No. 154 關 懷 社 會 點 亮 台 灣 2022 Y U A N M A G A Z I N E 07-08月 ▼

臺中一隅 方雯瑩 Vicky Fang繪 yuan magazine 關 懷 社 會 ˙ 點 亮 台 灣 母親的名,叫做臺灣 這裡有我們共同成長的記憶 請您疼惜這款情 來寫臺灣的故事 臺灣很美 人民善良、勤奮、堅強、樂觀 這裡是我們生長的地方 是咱永遠的故鄉

台電台中發電廠,從建廠之初,總是提供穩定的電力,積極致力於環境綠化, 肩負環境保護任務。從黃沙遍地,到綠樹林蔭,電廠內近半數的植物覆蓋率,讓 廠區成為生物多樣性的綠色廠區,包括臺灣原生植物、鳥類、水生動植物等,默 默地選擇台中發電廠內為棲地,自成生態圈。 近來電廠透過認樹饗宴,讓台中發電廠從上到下的同仁,更認識工作的環境。 更因廠內出現的螢火蟲,意外發現廠區內有相當適合黃緣螢生長的生態,同仁利 用工作之外的時間投入復育工作,3年來已累積相當成績。未來,更有機會在夜 間來到台中發電廠,感受電廠裡閃爍著的靈幻氣息。 擁抱火力熱情 沉浸綠色廠區 Editorial Note 編輯手扎 Call for Papers 徵稿資訊 期數 專題 截稿日期 155期 高雄故事 8月20日 156期 離島故事 10月20日 各專欄單元亦歡迎投稿,相關注意事項請見封底裡來稿說明。

POWER 樂幅 04 繁星點點鬧夜空— 台電台中發電廠與螢火蟲復育 文/編輯部 圖/台電台中發電廠 10 一起「花現」台電台中發電廠 文/編輯部 圖/台電台中發電廠、譚振邦 臺灣島遊 16 從熱帶雨林到臺灣低海拔森林— 走進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文、圖/王新偉 26 人好,馬兒才會好—臺中后里馬場二三事 文、圖/容容 36 臺中旅遊趣 文、圖/阡陌 40 舞獅與武術,獅頭與拳頭— 臺灣獅頭製作工藝保存者江岳哲 文/林蔓禎 圖/江岳哲 01 編輯手扎 CONTENTS 目錄 中華民國85年1月1日創刊 中華民國111年07-08月第154期 封面設計—集思創意 封面題字—徐永進 封面提供─方雯瑩 Vicky Fang 發 行 人—曾文生 總 編 輯—徐造華 主 編—沈宜蓉 編輯助理—陳思蓉 發 行—促進電力發展營運協助金審議委員會 地 址—100臺北市羅斯福路3段242號副樓10樓 電 話—(02)2362-0285 傳 真—(02)2362-0944 網 址—https://www.taipower.com.tw 編輯企劃—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 地 址—251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2段27號29樓 電 話—(02)8809-5688#239或152 傳 真—(02)8809-5066,8809-5098

節約能源 92 貍老酥的日常碎碎念 文、圖/貍老酥 好食便當 94 夏日清涼新選擇─健康低脂雞肉溫沙拉 文、圖/貓尼先生 96 讀者回響 50 書法之春—井上有一、趙無極、徐冰 文、圖/鄭芳和 同心源地 62 照顧者,別把自己當超人 文/張靜安 圖/編輯部 72 勇闖臺中太平小百岳—三汀山 文、圖/余益興 78 走出去,去體驗真實的生活吧! 文/墨客 圖/編輯部 82 關於跑步這檔事,我想說的是… 文/法蘭欣 圖/法蘭欣、編輯部 88 生死一瞬間 生命誠可貴 文/曾光亮 圖/曾光亮、編輯部 154 JUL /AUG. 2022 7-8 月 • 雙月刊 NO. yuan magazine 關 懷 社 會 ˙ 點 亮 台 灣 投稿專用—zoe@tri.org.tw 《源》網址—https://www.tri.org.tw/page/yuanl 美術設計—集思創意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電 話—(02)8797-7333 印 製—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電 話—(02)2915-0123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539號 中華郵政臺北雜字第5557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台電台中發電廠與螢火蟲復育 繁星點點鬧夜空 文/編輯部 圖/台電台中發電廠 方雯瑩 Vicky Fang繪 04 JUL 2022 POWER YUAN MAGAZINE 樂幅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這 首耳熟能詳的童謠,描述的對象是天文星體。然 而,一閃一閃亮晶晶若是套用在夜間發光的螢火 蟲,似乎更多了點活潑生趣。螢火蟲在夜晚閃爍 著光亮的特色,成了閩南語「火金姑」的命名由 來。 能夠自體發光的昆蟲其實不只螢火蟲,如 俗稱藍眼淚的藻類、無脊椎動物如水母等,也有 部分種類能夠自體發光。儘管發光的作用不同, 但多是以誘捕食物、恐嚇敵人或繁衍後代為主。 螢火蟲小百科 火金姑是鞘翅目的昆蟲,依據棲息環境來區分,可分成 三種: 水棲火金姑:幼蟲棲息在乾淨的河流或塘沼之中,以水 裡的螺類、甲殼類以及其他昆蟲為食。水棲類的螢火蟲會在 岸邊土壤中化蛹,直到蛻變為成蟲,才在植物間穿梭活動。 陸棲火金姑:成蟲會產卵在落葉、枯枝或草間,孵化後 的幼蟲以小型蝸牛、蛞蝓或蚯蚓為食,幼蟲長大以後會在土 壤中築穴、化蛹再羽化為成蟲。 半水棲的火金姑:棲息在水邊濕地,與陸棲類型火金姑 不同的是牠們會入水覓食螺貝類。而台中發電廠目前復育的 物種,就是水棲地黃緣螢。 螢火蟲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由幼蟲蛹化蛻變為成 蟲,一般所稱的螢火蟲是指成蟲期,臺灣現有的螢火蟲一年 中,大約有三季成群出現時段: 第一季: 3月下旬到6月下旬,多在平地到低海拔山區出現 螢火蟲成蟲,如黑翅螢、黃胸黑翅螢、紅胸黑翅螢、 小紅胸黑翅螢、紋螢、擬紋螢、大端黑螢、梭德氏 脈翅螢、端黑螢、紅胸窗螢、黃緣螢、條背螢、赤 腹窗螢、赤腹櫛角螢等。這一季出現的螢火蟲種類 最多,也最壯觀。 第二季: 7月初到8月底,出現的螢火蟲種類不多,以條背 螢、黃緣螢、邊褐端黑螢、臺灣窗螢為主。 第三季: 10月中旬到12月底,當水生螢火蟲如黃緣螢、條 背螢逐漸減少後,接續出現的是中、低海拔山區的 螢火蟲,像山窗螢、橙螢、雲南扁螢、雙色垂鬚螢, 之後則是中、高海拔山區的螢火蟲,如黃緣短角窗 螢、鋸角雪螢、雪螢、灰翅雪螢及神木螢等。 05

火金姑靠著腹部的發光器,在發光細 胞、含磷化學物質及發光酵素的作用下,產 生一系列的生化反應,發出冷光,也就是我 們肉眼所見到的閃光。螢火蟲的一生,從卵、 幼蟲、蛹到成蟲期大部分都會發光,但是每 個階段所代表的意義卻各自不同。幼蟲發光 是為照明、覓食、警戒;蛹在受到干擾時則 利用螢光威嚇退敵;成蟲所發出的閃爍光芒 最為浪漫,那是為求偶而綻放的愛之光。火 金姑發光的顏色、時間、節奏因種類各異, 只有同種的火金姑才能辨認對方發出的閃 光,對同種而言,閃光是求偶的訊號。 螢火蟲需要生存在乾淨無污染的環境, 若所處的地區能見到螢火蟲的蹤跡,表示該 地區的水源潔淨、生物多樣性,足以提供螢 火蟲食物來源,螢火蟲可說是自然環境監測 的指標生物。 螢火蟲現蹤台中發電廠 而這樣的生物,近幾年現蹤在台電台 中發電廠廠區內,民國108 年,時任台電 海域風電施工處前處長陳顯明先生,曾於羽 球館南側、修配工場旁、生態池周圍都親眼 看過螢火蟲的蹤跡,原以為只是鄰近地區飛 來的嬌客,沒想到廠內同仁也分享在廠區內 看過螢火蟲的影像。螢火蟲需要乾淨的生長 環境,若螢火蟲確實定居於發電廠中,可說 是對台中發電廠環境保護效果有了最佳的佐 證。 許家豪廠長( 上圖右) 認真聆聽藍森彬藍爺爺( 上圖左) 傳承螢火蟲復育經驗,著手進行黃緣螢幼蟲野放之準備。 06 JUL 2022 POWER YUAN MAGAZINE 樂幅

究竟是甚麼樣的環境適合螢火蟲生 存?又廠區內發現的螢火蟲是什麼物種? 電廠同仁對於這樣的嬌客認識不深,為了 更了解廠內的火金姑,於是拜訪了對螢火 蟲復育相當有心得,且同樣是臺中人的藍 森彬藍爺爺,邀請他親自到廠區內一探螢 火蟲之秘。其實,藍爺爺一開始也對台中 發電廠內發現螢火蟲感到疑惑?認為在充 滿器械機組的廠區中,螢火蟲如何尋找適 合的生存環境?沒想到實際調查後,藍爺 爺看到綠化的廠區,多樣的植栽及無毒無 農藥的生態,以及廠區生態池乾淨的水質, 電廠實具備螢火蟲生長的各種要件。 幾經捕捉及比對之後,藍爺爺推測廠 區發現之螢火蟲應為臺灣窗螢,但臺灣窗 螢屬於陸生螢火蟲,建議電廠可利用生態 池的環境,進行水生的黃緣螢(Luciolaficta Olivier)復育工作。黃緣螢是目前唯一被發 現一年二次羽化的螢火蟲,亦是水生螢火 蟲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種類。每年的 3至10月是牠的發生期,也是水生螢火蟲 的代表種類。黃緣 螢的幼蟲喜歡生長 在水流較和緩的水 田或附近的溝渠之 中,透過食物充足 和溫度控制,人工 培養黃緣螢已掌握 成熟技術。國內已 有許多成功復育的案例,更曾有國小透過 閒置空間的改建,以人工繁殖養育黃緣螢, 足見黃緣螢復育的可行性。如能大量繁殖 黃緣螢,發電廠內的春夏秋季夜晚,必定 會因這群小精靈的加入更顯熱鬧。台中電 廠許家豪廠長,樂觀並期許復育計畫能順 利進行,更表示若電廠能復育成功,對於 環境保護及物種保育等生態指標絕對具有 有重大意義。 復育黃緣螢 打造適合棲地 決定以黃緣螢做為復育種類之後,設 計相關的生長環境便成為首要工作。考量 黃緣螢對於乾淨穩定的水質偏好,電廠著 手改善行政大樓前的生態池,將其打造成 黃緣螢的棲地。重整工作首先將生態池的 淤泥挖出,因機械無法進入施作,只能透 過人工進行,費時又費工,為的就是要保 護池內原本的生態系統,並建構一個適合 螢火蟲居住的棲地,同時在棲地活化階段 完成後,陸續放養測試螢火蟲,檢視其適 今(111) 年4月,台中發電廠同仁將黃緣螢幼蟲放養入生態池,為螢火蟲復育再添生力軍。 07

應程度。 另一方面,螢火蟲雖能自主發光,但 對於光線卻是相當敏感,太強的光線會影 響螢火蟲的生長與聚集。考量生態池位處 於近電廠門口的主要道路旁,往來車輛的 燈光照明難免影響,電廠將周遭照明路燈 改以特殊波長的設備,並增設遮光布,降 低光線對黃緣螢的危害。一切的準備就緒, 便是希望黃緣螢能夠喜歡發電廠的環境, 在此落地生根,自行繁衍螢火蟲後代。 台電台中發電廠螢火蟲復育工作自民 國109年4月開始第1期復育放養工作, 當時放養熟齡幼蟲約2,200隻;後於同年 8月實施第2期復育放養工作,放養熟齡 幼蟲約2,000隻;民國110年持續螢火蟲 復育工作,經觀察夏季成蟲羽化約50 至 100 隻,顯示電廠環境已能成功復育,電 廠亦於去年4月,辦理員工及眷屬螢火蟲 生態導覽體驗活動,讓許多不曾在廠區內 遇見火金姑芳蹤的同仁,見證螢火蟲復育 的成果。去年9月更與台電公司環境保護 藍森彬藍爺爺 臺灣螢火蟲之父 保育螢火蟲不遺餘力 藍森彬老師,大家都喜歡稱呼他藍爺爺,藍爺爺自 述因為在民國62年某夜,對著三歲的女兒哼唱著童謠火 金姑,女兒卻反問「什麼是火金姑?」,為了滿足女兒 的好奇心,隔天特別到郊外想找幾隻螢火蟲回來給她看, 但是卻空手而回。藍森彬心裡在想:螢火蟲怎麼都不見 了呢?,才意識到螢火蟲無法繼續在住家附近生存,為 此藍森彬才注意到螢火蟲復育的相關消息。 原本是一家玩具工廠老闆的藍爺爺,四十多年讀到 一篇日本人工飼養螢火蟲的報導,雖然當時臺灣仍處處 可見螢火蟲,但日本未雨綢繆的做法,激發了他養育螢 火蟲的意念。藍爺爺認為,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 會後悔。他不受困於資訊不發達的不方便,剛起步時, 藍森彬連螢火蟲吃什麼食物都查不到,只好土法煉鋼。 螢火蟲爺爺說道:「我就到那個棲地,坐在那裡,從傍 晚看到深夜,還看不出個所以然,觀察了好幾天以後, 終於被我看到牠在吃螺。」。 就這樣一步一步,藍森彬從最初的一個門外漢,到 如今成為臺灣螢火蟲之父,他最多可以在工作室內同時 復育出十多萬隻黃緣螢的幼蟲,小朋友因此稱呼藍森彬 是螢火蟲爺爺。隨著夜幕低垂,有些黃緣螢的成蟲,已 經從草叢裡,翩翩起舞,螢火蟲的尾部,閃著黃綠色光 芒,黑暗中特別顯眼,螢火蟲爺爺藍森彬希望更多人來 親近螢火蟲,明瞭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留給下一代潔淨 的地球。 ❶ ❷ 08 JUL 2022 POWER YUAN MAGAZINE 樂幅

處合作辦理環境月活動,邀請藍森彬老師 經驗分享,讓更多與會的來賓認識火金姑 復育的細節,更珍惜這塊特別的螢火蟲棲 地。 在許家豪廠長的大力支持下,螢火蟲 復育工作持續不斷的進行;今( 民國111) 年4月,廠長與同仁一同在生態池放養熟 齡幼蟲約1,500 隻,在今年炙熱的夏季中, 仍有成蟲羽化約50 至100 隻,為台中發 電廠的夜間增添不少熱鬧之趣,原本電廠 規劃邀請睦鄰區里民入廠見證螢火蟲復育 成果,惟受疫情影響暫緩參觀活動。 用時間耐心 換取復育成效 3 年來,台中發電廠螢火蟲成蟲的數 量確有略顯增加的現象,但春秋兩季觀察 到的成蟲數量多有落差,仍需持續評估復 育的成效。台中發電廠身負發電要務,在 維持環境永續上亦不遺餘力,從廠內植栽、 綠化電廠的成果看來,目前已有多樣物種 以廠為家,可說是座擁有生態多樣性的景 觀電廠。螢火蟲的現蹤與復育工作,對於 電廠是一份特別的禮物,也是對耐心的考 驗。 依藍老師近幾年復育經驗,要計算環 境因子,以及螢火蟲對整個環境的適應能 力,快則3-5 年,慢則7-8 年,復育確實 不是一件努力就能立竿見影得到豐碩果實 的行動,付出再多也可能功虧一簣。有時 抱持平常心、耐心看待復育工作,或許才 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之成果。 ❶ 台電台中發電廠邀請同仁眷屬到廠區認識螢火蟲及環 境生態。 ❷ 民國110年環境月活動,台電台中發電廠邀請藍森彬 老師分享復育經驗。 ❸ 滿天飛舞的螢火蟲,自成一道道綠色螢光。 ❹ 黃緣螢成蟲。 ❺ 夜間發光的黃緣螢。 ❺ ❹ ❸ 09

民國78 年,台中發電廠由臺中港航 道底砂浚填而成的海埔新生地誕生,臨海 而建的廠區,總是承受著海風的吹襲,春 夏南風拂臨,電廠的風勢較不明顯,但每當 東北季風吹起號角,強勁的陣風帶起的漫 天風沙,可是吹到電廠同仁頭皮發麻、睜 不開眼,瞬間的風勢更是讓人舉步維艱。 植樹打造「公園化」電廠 這座全國第一個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的 10 JUL 2022 POWER YUAN MAGAZINE 一起「花現」 文/編輯部 圖/台電台中發電廠、譚振邦 台電台中發電廠 樂幅

電廠,首要任務除了穩定供應電力,便是積極打 造「公園化」電廠,並營造具備防護、綠化、水 土保持及涵養水源功能的防風林。海埔新生地 的土壤貧瘠且鹽分含量高,若非適應性強的植 物,實難在廠區內生存。因此,選擇生存力強的 臺灣原生植物,以及常見防風林的樹種,較能 提高廠區內植物生存的機率。因此,環境適應 力極高的夾竹桃(Nerium oleander)、耐鹽度高 的白水木(Tournefortia argentea L. f)、臺灣樹 種茄苳(Bischofiajabanica Blume)、本土樹種 臺灣欒樹(KoelreuteriahenryiDummer)、臺灣海 棗(Phoenix Naudin)、防風樹種黃槿(Hibiscus tiliaceus) 等,都入選成為廠內栽種的樹苗。 「靠海地區的風勢強勁,沙地土質讓植物相 當不易生長,第一排樹木種下去,往往都無法生 存。經過時間的考驗,後排種植的樹林在先鋒部 隊的犧牲之下逐漸成型,電廠綠化的目標才得以 逐步完成。」,台中發電廠譚振邦副廠長回憶起 當初在廠區內種植樹木的狀況,感慨電廠現在的 植物覆蓋率能夠達到45.77%,著實得來不易。 「吾愛吾樹」重新認識工作場域 民國109年,時任朱記民廠長靈光一現,發 起「吾愛吾樹」活動,讓不同部門的同仁,自行 選定廠區內的植物,了解其特性並為之宣傳,再 透過全廠同仁投票,選出最具人氣的電廠植物。 「吾愛吾樹」活動,讓電廠同仁上下都熱絡 了起來,同仁發揮創意為植物代言,不僅認真研 究植物屬性、特色,更將植物擬人化,帶入琅琅 台中發電廠區內種植的白水木。 11

上口的宣傳口號,就是要吸引選民的目光。 活潑有趣的競選宣傳,宣傳方式也各出奇 招,例如白水木團隊在傳遞公文袋上貼上 白水木專屬貼紙,將白水木置入性行銷至 電廠的各部門中;海檬果團隊則是透過建 立通訊軟體群組,設計貼圖滲入電廠同仁 的生活中;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茄苳樹團 隊,逮到了電廠運動會的宣傳機會,利用 茄苳可入菜的特性,推出茄苳蒜頭雞餐車, 一舉擄獲同仁的胃,鞏固投票樁腳。 活動過程不僅激發同仁的創意潛能, 更可看到不同部門利用自身優勢拉票宣傳, 凝聚團隊向心力。無論人氣植物最終票選 冠軍獎落誰家,這些靜靜佇立在電廠內部 的無聲分子,透過「吾愛吾樹」活動,讓同 仁以不同的視角,重新認識工作的場域。 最終結果由白水木勝出,活動完整記錄於 《那一年,我們一起種的樹》一書中,圖文 並茂的還原各團隊詼諧有趣的競選創意。 呼朋引伴來尋寶 台中發電廠接待中心旁,有一排排列 整齊的象牙木,據電廠同仁的說法,該象 牙木群樹齡應有將近30年,是相當有價值 的樹木。由於象牙樹生長緩慢,心材深黑 色具光澤、質地堅硬、比重大於水,若本 種木材久埋於地下,則可使其質地更為堅 硬、成色愈暗,為「陰沉木」的一種。是 優良的工藝用材,可作為裝飾及觀賞,是 作為庭園美化、盆景之優良樹種。電廠內 的象牙木,一雄一雌的排列在生水池旁, 樹木的果實則會由綠轉黃,最後轉為深沉 的紅色後掉落。 象牙木落下的種子,可用來繼續培植, 每年夏天象牙木開始結果,為了讓象牙木 有更好的歸屬,台中發電廠邀請鄰近學校 的學童們,進入廠區參觀,帶領孩子們認 識廠區樹木。同時也來到象牙木群前,介 紹這樹木之寶,並撿拾起象牙木的種子, 將他們帶回後,悉心種植。 隨著廠區同仁的引導下,孩子看到電 廠的另一種面貌,也不禁好奇逗趣的問, 我們是參觀電廠還是來到公園?然而,電 廠原本就是龍井區的一份子,只是,她肩 負了供給用電的責任。大家對於電廠的印 象,或許是從外觀看到的高聳煙囪,卻鮮 ❶ 12 JUL 2022 POWER YUAN MAGAZINE 樂幅

❶ 台中發電廠內除了常見鳥類之外,偶爾也會發現小雲 雀、小鵐雄鳥、藍磯鶇、白鶺鴒(由左至右)的身影(譚 振邦攝)。 ❷ 每年夏天, 象牙木會結果並掉落, 電廠同仁拾回象牙 木果實, 悉心栽植照顧, 作為環境教育教材。 ❸ 台中發電廠區內樹齡應有將近 30 年的象牙木。 少親近、去感受到電廠裡旺盛的生命力。 這股迸發的力量不僅來自於茂密的植 物,近年來,台中發電廠積極進行螢火蟲 復育,在夜幕低垂之時,閃閃發光的星光 與忽明忽滅的螢光相互輝映,加上夏日聲 亮如洪鐘的蟬鳴,電廠的生態可是熱鬧繽 紛。此外,對於鳥類觀察及攝影相當有心 得的譚振邦副廠長,分享了在廠區內常見 的鳥類,如麻雀、白頭翁、斑鳩、紅鳩、 雲雀、綠繡眼、外來八哥、小雲雀、白鶺 鴒、家燕等。偶爾也會觀察到一些不常見 的鳥類拜訪電廠如藍磯鶇、小鵐雄鳥、喜 鵲、伯勞等,曾經有些時日,保育類小燕 鷗也曾多次造訪台中發電廠。許多鳥類選 擇發電廠的角落築巢而生,這些都被喜歡 鳥類攝影的譚振邦副廠長用影像留下美麗 身影,成為台中發電廠最好的生態紀錄。 設置減碳園區 降低碳排放 33年前的海埔新生地,如今已成綠意 盎然的電廠。台中發電廠雖沒有水力發電 廠具有優勢的山光水色及生態資源,而是 抱持著萬丈高樓平地起的一步一腳印,努 力打造成一座公園電廠。從過去刻意而為 的自然景觀,逐漸成為日常的一部分,先 天的不足,靠著後天的努力,摻雜著許多 意料中及意外的驚喜,成就了今日的綠色 電廠。動物、植物多元共存在發電廠區, 無論是長年進駐的象牙木、隨著季節更迭 的黃槿、夾竹桃、海檬果、臺灣海棗等, 或是新加入的螢火蟲,穿梭樹叢中的蝴蝶 群,自由飛翔的鳥兒,優游水池中的魚蝦。 這一切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住民們,加總起 來卻能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讓電廠名符 其實地成為環境教育場域的最佳代言人。 ❷ ❸ 13

台中發電廠不只力行廠區內生態維 護,更積極推動生態永續,今(111)年4月, 配合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與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 會合作,於臺中麗水漁港辦理「嘉鱲」魚 苗放流。由電廠同仁及龍泉國小一百多名 師生、地方代表一起為海洋注入新生命。 「嘉鱲」魚是臺灣真鯛(Pagrus majo) 的 俗稱,也是臺灣鄰近海域常見魚類。由學 生手中將魚苗放流至海洋,讓孩子從小認 識海洋環境維護的重要性,更別具教育意 義。 另一方面,台中發電廠亦設立國營事 業首座碳捕集廠,於9號機旁設置減碳園 區,小規模配置碳捕集設施、微型碳捕集 測試區、教展中心及智慧溫室,面積約0.48 公頃,預計每年可以捕捉2,000噸二氧化 碳(CO2),碳捕集效率可達27.4%,預定 於民國112年開始運轉。 減碳園區是透過吸收塔內的化學溶液 吸收法捕集燃煤發電機組煙氣中的氮氧化 物(NOx)、硫化物(SOx)、懸浮微粒與二氧 化碳等物質,進而降低火力發電廠二氧化 碳排放量,而捕捉後的二氧化碳,會被引 導至智慧溫室,成為植物行光合作用的養 分;捕捉煙氣後的化學溶液,亦可進行再 利用,不斷循環降低碳排放量,減碳園區 如能穩定進行,未來將持續擴大測試,持 續為全球減碳盡一份心力。 環境教育場址 訴說電廠故事 台中發電廠的故事,從創廠以來持 續傳承,在現任許家豪廠長的規劃下,台 今(111) 年4月,台中發電廠與龍泉國小師生共同放流「嘉鱲」魚苗,播下海洋生態教育種子。 魚苗放流活動讓孩子從小認識海洋環境維護的重要性。 14 JUL 2022 POWER YUAN MAGAZINE 樂幅

中發電廠從建廠規畫時的艱辛,到廠內植 物的養成,進而成為生物多樣生態環境, 背後訴說的是台電同仁辛苦付出的成果結 晶,也是與臺灣、臺中地區的深刻連結。 台中發電廠近年不定期邀請鄰近校園學生 及居民共同參與環境教育活動,透過環境 教育經驗的累積,打造更完整的環境教育 場域,拉近與人、與地的距離。 目前,台中發電廠透過社群粉絲專頁 《花現 台中發電廠》的經營,不斷更新台 中發電廠的大小事。如電廠主動參與社區 關懷活動、力行環境保護、推動生態永續 等。粉絲專頁取名為「花現」,也希望透 過發現的諧音,讓大眾發現台中發電廠的 植物之美,讓廠區內四季更迭的花朵,更 顯搖曳生姿。 台中發電廠是展現供電穩定及環境保 育的代表電廠之一,許廠長表示,目前台 中發電廠有計畫的盤點內外部資源,規劃 環境教育場址課程、調整廠區設施。計畫 申請成為環境教育場址,讓台中發電廠發 展成為一座活生生的環境教育場域,讓更 多人能夠認識並親近這座特別的發電廠, 一起聽屬於電廠的故事。 設置於台中發電廠9號機旁的碳捕集計畫設備。 以可愛小燕鷗為形象製作的碳捕集計畫說明。 15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這座用鋼骨和玻璃打造的熱帶雨林溫室,身披著永不褪色的天空藍。 16 JUL 2022 YUAN MAGAZINE 臺灣 島遊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大自然一直是人類最強大而 不敗的盟友,然而當人類遠離自然並住進了水泥叢林的城 市後,才發現當腳下的土地愈來愈稀少的城市,更需要自 然這個盟友。於是人們亡羊補牢的把植物園「搬」進了城 市,讓城裡的人們只要走出家門就能親近大自然,於是乎 植物園便成了每個城市最可信賴的盟友。 內藏精華版雨林的植物園 我們來到臺中,在這個繁華都城裡發現了一處有群山 和水流匯聚的地貌,更有一群心懷理念和熱忱的「園丁」 不遠萬里,將世界各處的熱帶雨林植物「搬」來這裡,並 將我們世居的這座島嶼上的低海拔原生植物「移植」於此, 讓處於盆地的這個城市有了一方可以自由呼吸山海溪流的 森林生態系。只是作為一個現代人,你必須擁有極大的想 像力,才能揣想在這塊面積僅4.4856公頃的小小山丘上, 竟能「種」出數千年來自然演化的原生面貌。 這處都市裡的「森林生態系」,便是國立自科學博物 館植物園。 走進國立自然科 學博物館植物園 從熱帶雨林到臺灣低海拔森林 文、圖/王新偉 科學博物館植物園參觀資訊 地址:臺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 自行開車: ■ 國道1號高速公路,臺中交流道(178 台中) 下,往臺中市方向順臺灣大道 至館區。 ■ 國道3號高速公路,龍井交流道(182 龍井) 下,往臺中市方向順臺灣大道 至館區。 大眾運輸: ■ 臺中市公車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24, 48 ■ 由臺中高鐵站搭159公車至科博館站 下車 17

眼前出現了一座用鋼骨和玻璃打造的熱帶雨林 溫室,身披著永不褪色的天空藍。即使在沒有陽光 的夜晚,她也能魔幻般地成為一個宏大的聚光體, 那應該是夜行生物最理想的棲身之所;而當曙光來 臨之際,她又化身成一座花團錦簇、充滿花香鳥語 的伊甸花園。 專程為我們導覽的科博館科學教育組的徐家 全解說員告訴我,這座熱帶雨林溫室其實就是一個 精華版的雨林。我的腦海中忽然浮現「諾亞方舟 (Noah)」的概念。單從外觀看,眼前這座建築的硬 體已很不簡單,大大小小粗細不一的圓形鋼管,建 造者竟像編竹籃般地將其緊密交錯串聯在一起,而 這些鋼管的長度從幾公尺到幾十公尺不等。用建築 的專業術語描繪:這座溫室的直徑達56公尺、地 面的高度有31 公尺、地下高度則有4.5公尺,室 內展示面積約為2,500平方公尺。至於建築本體是 ❷ ❶ ❶ 有著圓弧流線造型的鋼骨「玻璃屋」,是 臺中這座花園城市最顯著的地標。 ❷ 抬頭仰望內部巨大的結構本體,才發現這 座溫室並非是一個密閉空間,通過煙囪效 應的自然調節方式來增進室內外空氣的流 通,如此便不需採用耗能的密閉空間設計。 18 JUL 2022 YUAN MAGAZINE 臺灣 島遊

計成「雨林模式」,至於採光、通風及溫濕度 的調節等也必須是全方位的。 玻璃結構 讓植物沐浴大自然中 徐先生帶我進入這座「玻璃屋」一探究竟, 抬頭仰望內部巨大的結構本體,才發現這座溫 室並非是一個密閉空間,不但在其最上與最下 層各有一圈排氣窗,而且四面帷幕玻璃牆的每 片強化玻璃間在垂直向各有5公分的間隙,這 種煙囪效應的自然調節方式就是為了增進室內 外空氣的流通,如此便不需採用耗能的密閉空 間設計。此時,忽有清涼水霧從天而降,原來 是館內的噴霧加濕設施正在定時運作。徐先生 告訴我,人工水霧是為了讓整座溫室依週邊的 環境變化自動做溫溼度的調節。而為了防範臺 灣在冬季也會遭遇寒流侵襲對雨林植物可能造 成寒害影響,設計者特別在溫室內的各個角落 都預留了暖氣裝置,若是室內溫度過低,暖氣 裝置啟動,溫室內的溫度會上升。這些溫濕度 方面的調控都是為了讓整座溫室之條件更接近 熱帶雨林之生態環境。 既然玻璃牆到處都有間隙,那下雨天這裡 豈不成了水濂洞?徐先生笑著說,常常在雨天 時,會有戶外的民眾跑進溫室內想躲雨,進來 才發現在溫室內也要撐傘。可見,溫室裡的熱 帶雨林植物也是要沐浴大自然的陽光雨露,才 能生機無限。 徐先生頗為自豪地告訴我,這座熱帶雨 林溫室在民國88 年7 月23 日落成並對外開 採高精密度(誤差值1/1000)的圓形 鋼架結構,外牆帷幕則以懸吊式玻璃組 成,主要構架以6 組擷抗結構的塔柱 來支撐,自上而下是兩層的圓形屋頂 和7層的環梁構成空間桁架結構系統。 從空中俯瞰,這座有著圓弧流線 造型的鋼骨溫室,是臺中這座花園城 市最顯著的地標。 打造出這麼一座巨大無比的透明 「玻璃屋」,已令人嘆為觀止,之後還 要在裡面種滿並種活數百種的雨林植 物,就更加讓人驚嘆連連了。複製一座 熱帶雨林,對處於北回歸線上有著熱帶 和亞熱帶不同氣候類型的臺灣並不難, 難得是讓這些雨林植物可以生存永續, 於是必須打造一座與原生環境相似的 溫室,並將溫室內的環境因子控制設 19

❶ 放,不久便遭遇那場讓臺灣山河變色的 「九二一大地震」,臺中因為接近震源的 中心,可想而知受波及的程度有多嚴重, 但這座「玻璃屋」卻是毫髮未傷。完好無 損的關鍵就在於這座溫室的內部貼近壁體 有很多像斜張橋鋼索的設計,而每一道鋼 索的銜接之處都連著粗大的彈簧,當地震 發生時,「玻璃屋」就像多了無數個「避 震器」,所以落成廿多年間,雖經歷大大 小小數不清的地震,這座「玻璃屋」都能 安然無恙。 光聽這樣的描述,就愈發覺得眼前的 這座建築很了不起。 世人常用「溫室裡的花朵」來形容被 過度保護和人為改變自然條件的動植物, 其生命力往往變得脆弱不堪。那這座熱帶 ❷ ❶ 20 JUL 2022 YUAN MAGAZINE 臺灣 島遊

積水的杯狀空間,使其可以在乾旱期間獲得所 需要的水分及養分。在熱帶雨林中,積水型鳳 梨為許多兩棲如蛙類和小昆蟲提供了庇護之所。 在乾季來臨時,這一個個積水的鳳梨葉杯便成 為許多小生物的保命傘。至於空氣型鳳梨具有 如電線般的根,支撐它們得以順利的固著在樹 上或其他物品上面,它們的根不具有吸收水分 和養分的功能,而是通過葉片上長滿鱗片狀的 毛,來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如霧水、露氣,因 而呈現亮灰色或銀白色的外觀。只見溫室內的 造型拱門和鋼管上掛滿了厚實如馬毛的鬚狀植 物,那便是空氣型鳳梨中的松蘿鳳梨,當水霧 瀰漫,走在這些如馬毛的松蘿鳳梨下,很有幾 分浪漫的意境呢。你能想像,全世界的鳳梨科 植物竟有52 屬2,656 種342 變種這麼多,分 布在熱帶至暖溫帶,不但能適應乾旱的環境, 且大多演化成附著生的植物。 疊比覆蓋 複製熱帶雨林生物群 在植物繁盛的熱帶雨林世界裡,綠意綿延 的樹冠大致分為五層,第五層(最高層)高度 約45公尺,常有突出的超高樹,以落葉樹種為 主,樹冠呈傘形,樹梢之間稍空曠,空氣可流 通,陽光易穿透;到了第四層樹冠,每個樹梢 之間仍有廣闊距離;但第三層樹冠就變得緊密 排列,高度大約6-12公尺,此層亦即地面上所 能仰視到的那一層;再下來第二層為灌木層, 較為稀疏清爽;最底層也就是第一層為地被層, 生長著蕨類與草本植物,由於鋪陳累積的落葉 極淺,很快便被雨林的食腐昆蟲搬運分解。各 雨林溫室內的植物,會不會也因為離 開原生地,變得缺少生氣呢? 為了使溫室內的植栽及環境的 設計充分呈現出熱帶雨林植物生態的 特色,還要兼顧景觀展示及教育的意 義,館方可謂煞費苦心。當參觀者一 進入溫室,迎面而來的是多采多姿的 鳳梨科植物。在臺灣,鳳梨是一種具 有「好彩頭」的水果,而在一般人的 眼裡,鳳梨就是長在地上會結出一個 可口甜蜜且多汁的果實。但從徐先生 的口中,才知道那不過是地生型鳳梨 的一種,依照鳳梨的生態習性,還有 積水型鳳梨和空氣型鳳梨等不同生長 類型。顧名思義,積水型鳳梨雖也有 蓮座狀叢生的外觀,但同時形成可以 ❶ 為防範冬季可能遭遇寒流侵襲,溫室內的各個角 落都預留了這種綠色的暖氣裝置,若是室內溫 度過低,暖氣裝置啟動,溫室內的溫度會上升。 ❷ 一進入溫室,迎面而來的是多采多姿的鳳梨科 植物。走在這些如馬毛的松蘿鳳梨下,很有幾 分浪漫的意境呢。 ❸ 饒富趣味的「幹生花」,這是可可樹的小花開 在樹幹之上,精巧迷人。 ❸ 21

層的樹冠就這樣疊比覆蓋,努力爭搶著生 存空間,同時又為苔蘚、蕨類及各類的附 生植物提供生存條件。 這座溫室內的的樹冠層分布,最高的 是吉貝木棉樹,次之的是大葉桃花心木和 馬尼拉欖仁樹,巴西橡膠樹和可做良好家 具用途的柚木排第三,太平洋溫桲第四, 最後則是號角樹和塔木。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複雜,且多樣性 最高的生物群系,幾乎囊括地球上所有物 種的一半,同時熱帶雨林又被稱為「地球 之肺」,人類生活所需要的眾多資源都來 自熱帶雨林,這也是科博館植物園在創立 之初就致力要打造一座熱帶雨林溫室的發 想。除了上述的森林層次複雜,大型葉、 裂葉與複葉、幹生花、支持根(板狀根) 等也都是雨林植物為適應環境所發生的演 化。除此之外,雨林中的植物適應環境的 方法還有纏勒、滴水葉尖、快速落葉等。 對參觀者來說,饒富趣味和充滿奇特 印象的應該就是「幹生花」現象了。深受 國人喜愛的木瓜、楊桃、榴槤等眾果樹都 是典型的幹生花植物。「幹生花」是指某 些木本植物,在樹幹或主枝上開花及結果, 而不像一般的植物,花及果實大都生在新 枝或枝椏的頂端。來自熱帶雨林的幹生花 植物有可可、樹葡萄、砲彈樹等。 徐先生帶我們去看溫室內的一株砲彈 樹,樹幹粗大筆直,葉子呈橢圓形,此樹 的奇特之處就是從樹幹長出無數小枝條, ❶ 這株砲彈樹也是「幹生花」植物,只見粗大筆直的樹 幹上花苞枝條密密麻麻,還有一顆大如椰子的球形果 實掛在樹幹上。 ❷ 海椰子是只出現在印度洋塞席爾群島上的一種特有棕 櫚樹,以擁有植物界最大種子著稱,引種到臺灣卻生 存不易。 ❶ ❷ 22 JUL 2022 YUAN MAGAZINE 臺灣 島遊

然後開出花來,花形也碩大無比,粉紅與 黃色相間,十分的醒目。夏季正是砲彈樹 的花期,只見這株砲彈樹樹幹上花苞枝條 密密麻麻,還有一顆大如椰子的球形果實 掛在樹幹上,茶褐色的外觀渾圓如古代的 砲彈,果然名副其實。 與砲彈樹相距不遠有一株海椰子, 其棕櫚葉大如傘蓋。徐先生告訴我們,海 椰子雖不是國際瀕危物種,但引進臺灣後 卻栽培不易,眼前這株可能是全臺僅存。 原來海椰子是只出現在印度洋塞席爾群島 (Seychelles) 上的一種特有棕櫚樹,以擁有 植物界最大種子著稱,開花結果要25-40 年,果實成熟也要7-10年那麼久,但樹齡 卻可達120年。過去因其果實飄洋出現在 馬爾地夫的海灘上,一度被命名為「馬爾 地夫椰子」,如此傳奇的發現過往,遠渡 重洋來到臺灣,種植不易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來到一處蘭花岩壁,只見一種美 麗得不尋常的蘭花正在綻放,其亮黃的花 形有如一隻翩翩的蝴蝶。徐先生說這種蘭 花叫蛾形文心蘭,原生地在熱帶美洲。臺 灣雖是蘭花的王國,但其實大多數的蘭花 都喜愛高溫多濕的環境,因此大多原生地 在多雨的熱帶,不論是石斛蘭類、文心蘭 類,還是蝴蝶蘭類,在熱帶雨林中幾乎都 可見到她們的身影。 另一種極具觀賞性的鹿角蕨也是熱帶 雨林的「原住民」,它是一種腐生植物, 以樹表的腐爛有機物為營養,它用硬而光 滑的營養葉及有抓附性的根系把持在樹 上。這座溫室內的鹿角蕨欣欣向榮,可以 觀察到當表層的扇形營養葉才枯黃,鮮綠 的新營養葉已蔓延開來。 與鹿角蕨生存方式迥異的山蘇,也是 一種蕨類,它的生存方式很另類。當陽光 穿透山蘇的長長葉柄,其背面線形的褐色 孢子囊群清晰可辨,並由中肋沿側脈著生。 只見徐先生用手指輕輕抖動葉片,這些深 褐色孢子便如粉末飄散在空氣中,經由孢 子產生下一代,再隨風散播,難怪野外的 山蘇族群數量如此龐大。山蘇在臺灣鄉野 也是一道美味的野菜,徐先生告訴我們可 以食用的山蘇大多是南洋山蘇,只取新生 的黃綠色嫩芽烹煮,是一道自然健康的野 菜。不過臺灣其他原生種的山蘇並不適合 食用,多附生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地,基部 常因堆積許多其他樹木的落葉而形似鳥巢 狀,故得名臺灣鳥巢蕨。 蕨類和草本類植物都是雨林的地被 層。在溫室內,除了高大的落葉樹種,天 南星類、秋海棠類、竹芋類等這些深受人 們喜愛的觀葉植物也隨著園藝早已進入尋 常百姓家。 植物之外的熱帶生物 為增加雨林生態展示的生動性,溫室 內另闢有一處亞馬遜河流域河魚展示區, 以生態造景方式模擬了亞馬遜河流之岸 景、植栽,河魚均來自亞馬遜流域,不但 23

有全世界最大的淡水魚-象魚,還有讓人聞之色變的 食人魚,喜歡生活在積水型鳳梨科植物內的南美箭毒 蛙也是館內的人氣焦點,每到了餵魚秀時間更是不可 錯過的重頭戲。 走出溫室,一隻碩大無比的的珠光鳳蝶金屬雕塑 在入口廣場上熠熠生輝。珠光鳳蝶是來自熱帶雨林的 蝴蝶,在臺灣只在蘭嶼出沒。珠光鳳蝶不但是臺灣原 生蝶類中體型最大的,也是臺灣最瀕危的三種保育蝶 類之一,因其翅膀上獨有的珍珠光澤而遭到濫捕造成 其在野外的數量驟減。遊客除了要認識這隻美麗的大 蝴蝶,地面上用馬賽克拼貼成的白色小花則是珠光鳳 ❶ ❹ ❸ ❷ 亞馬遜河魚餵食秀 象 魚:星期二、四、六、日,下午3:30 食人魚:星期三下午3:30、 星期六上午10:30 24 JUL 2022 YUAN MAGAZINE 臺灣 島遊

蝶的蜜源植物-海檬果,想要看看這種植物 的實際長相,它就長在這隻大蝴蝶尾端的 圍欄外,園方種植了好幾株海檬果,夏天正 是海檬果開花結果的季節,當一朵朵白色 小花在蝴蝶的身後飛舞,彷彿下一秒蝴蝶 就要振翅飛起來。另外在海檬果的旁邊,還 長有珠光鳳蝶幼蟲的食草-港口馬兜鈴。 植物園戶外植物的生態展示,以熱帶 雨林溫室為中心,由北邊依順時針方向分 別規劃:北部低海拔生態區、中部低海拔生 態區、南部低海拔生態區、季風雨林區、隆 起珊瑚礁區、蘭嶼生態區、海岸林生態區、 臺東蘇鐵區、豆科藤蔓植栽區及特展區。 徐先生告訴我,植物園的戶外植物以 臺灣低海拔原生植物為主,細分成8區近 500 種代表植物,當中的大部分植物都來 自原生地,為了讓這些植物來到新環境不 致「水土不服」和產生變異,甚至連土壤 都從原棲地運來。經過廿多年的努力,戶 外已出現成熟的植物林相,具體而微的呈 現臺灣本土性低海拔植物生態,透過解說 牌和植物的身分辨識,讓遊客更能認識臺 灣豐富的植物生態。 蕨類天堂在臺灣,這是植物園特展室 的主題。臺灣有著全世界密度最高的蕨類 植物種類,總計約34 科627 種,是當之 無愧的蕨類天堂。走進特展室,滿目鮮綠 的蕨類,遊客在此可以一窺臺灣原生蕨類 植物之全貌,進而對臺灣多樣豐富的蕨類 植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❶ 找找看可可的果實有何特別之處。 ❷ 極具觀賞性的鹿角蕨也是熱帶雨林的「原住民」,它 是一種腐生植物,以樹表的腐爛有機物為營養。 ❸ 當陽光穿透山蘇的長長葉柄,背面線形的孢子囊群清 晰可辨,用手指輕輕抖動,這些深褐色孢子便如粉末 飄散在空氣中,經由孢子產生下一代。 ❹ 原生於熱帶美洲的蛾形文心蘭的花,有如一隻張開翅 膀的黃蛾,美麗無比。 最後,一定不能錯過的植物是國立自 然科學博物館的館花-豔紅鹿子百合,就 生在特展室戶外的假山水瀑造景區,想像 著一株株纖細的豔紅鹿子百合迎著豔陽綻 放其絕世的容顏,該是何等的驚豔!豔紅 鹿子百合為臺灣本土珍稀瀕危植物,被譽 為亞洲最美麗的百合花,國立自然科學博 物館一直致力於它的保育,從大量繁殖幼 苗、種原保存到原生地復育。 森羅夢境、塵煙漫漫、喧囂蔓蔓⋯躲 藏在城市中的這塊綠洲,是停留在深夜中 的清夢。 春芽、夏蔭、秋紅、冬椏。植物的四 時變化是看不盡的青山隱隱,是看不盡的 波光疊翠。當我們與土地一起呼吸,就能 應變、共存,進而永續。 抬頭仰看青天裡,風吹雲捲,四野綠 影宜人,正對面「玻璃屋」上,正巧飄過一 抹白雲,掛在屋頂上,拖成輕淡的一片霧。 對於一個善於觀察與等待的人而言,植 物園比圖書館別有一番鮮活教育意義。 25

談馬,在從來不產馬的臺灣總覺得很遙遠。 亞熱帶海島型的臺灣,集各種地質地貌於一身, 唯獨沒有四野蒼茫的草原,自然不可能出現大 陸動物群的重要成員-馬。 從擅長漁獵的原住民,到耕種為主的漢人, 在臺灣的歷史進程中,馬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即使歷經幾百年的兵燹,曾為人類開拓疆域的 馬在臺灣也只是曇花一現。在清代領臺的紀錄 中,僅有記載少數官員騎乘馬匹來臺赴任,以 及攻臺平亂的兵勇曾使用過馬。今人想看到馬, 除了去動物園,似乎別無他途,更不要說近距 離的親近牠了。 日治時期的馬政計畫 然而,近代臺灣卻有很明確的養馬歷史, 臺灣與馬的淵源,始自日治時期。西元1928年 臺灣總督府受軍方委託,引進12匹母馬和1匹 雄馬,圈養於花蓮港廳進行馬匹的培育。此後, 日本於西元1936年在臺實施「馬政計畫」,開 臺中后里馬場二三事 人好,馬兒才會好 文、圖/容容 后里馬場交通訊息 地址:421臺中市后里區寺山路41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7:00 自行開車: 國道一號、三號接國道四號,於豐原端 下,迴轉國道橋下慢車道可達起點處。 國道一號、三號接國道四號,於三豐路端下, 往后里方向接馬場路即可到達后里馬場。 大眾運輸: 搭乘高鐵請至臺中站下車,轉乘155路公 車至后里馬場下車。 搭乘豐原客運往臺中大甲班車,於三豐路后 里馬場站下車,再步行至馬場約10分鐘。 搭乘火車到后里站下車,改搭往豐原的豐 原客運,於三豐路后里馬場站下車,再步 行至馬場約10分鐘。 搭乘公車155、155 副、811、813、214 於后里馬場站下車。 26 JUL 2022 YUAN MAGAZINE 臺灣 島遊

❶ 掩映在蒼翠綠意下的場本部,是后里馬場歷 史建築群的核心。 ❷ 臺中后里馬場是全臺唯一還在畜養馬匹的牧 場,更是「鐵馬」愛好者的必訪之地。 ❷ ❶ 27

始設置種馬牧場(專門繁殖種馬),目的 是提供日本本國的馬匹汰換和後備供給, 以及戰場上軍隊騎乘或運輸使用,實為因 應東南亞戰事的需求。西元1938年選址 宜蘭羅東的三星設立了種馬育成所,西元 1941年臺灣總督府種馬牧場在臺南新化設 立,當時馬匹的來源是將日本國內的小格 輓馬(以拖拉車輛、農具為主要工作的馬 兒)移入臺灣進行培育,借用臺灣先天濕 熱的氣候環境以增強馬匹的耐熱能力,進 而能適應東南亞的熱帶氣候。 此後,總督府又陸續在臺中后里、新 竹崎頂、苗栗、臺南大埔、高雄岡山等地, 設立了產馬牧場,在全臺各地共有9座產 馬牧場。 隨著二戰結束,這些產馬牧場也相繼 關閉,唯獨后里產馬牧場先由原臺中縣政 府接管,民國41年配合國防政策由軍方接 管,成立了聯勤臺灣種馬牧場,作為軍馬 繁殖和騎兵訓練之用,后里軍馬場肩負起 馬種改良、軍需、民用馬匹繁殖的重任。 民國48年時馬場飼養馬匹的數量達到最高 峰,馬匹總數約有400多匹,后里軍馬場 成為臺灣馬匹養殖的大本營。 ❶ 28 JUL 2022 YUAN MAGAZINE 臺灣 島遊

這便是今日后里馬場的前身,目前仍 是臺灣唯一的公營馬場。 馬匹養殖大本營 后里馬場雖歷經臺灣不同階段政權變 遷,養馬的歷史卻從未中斷,這與其地理 位置有很大關係,臺灣總督府於西元1914 年成立「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后里庄蔗苗養 成所第一苗圃」,其範圍涵蓋縱貫道路以 東,北至牛稠坑丘陵地,南至七星山一帶 的大部分區域,總面積約399甲。因牛稠 坑地區的地形、氣候、土質極適合發展馬 匹畜養放牧,遂促成後來臺中州馬政計畫 發展基地,西元1937年設置后里產馬牧 場,全盛時期11公頃的園區內飼養了大小 馬匹超過800匹,是當時全臺最大的馬場。 民國50年起,由救國團主辦的暑期青 年自強活動如火如荼,后里馬場的馬匹也 成為青年學子最熱衷的戶外運動項目,「后 里騎士隊」及「駿馬大隊」相繼設立,后 里馬場更成為練習騎術,進而培養馬術人 才的基地,並每年舉辦全國中正杯馬術競 賽等賽事,騎馬在臺灣蔚為風行。 然民國70年後,隨著軍隊機械化及車 輛普及,軍馬需求銳減,考量到馬匹在戰 場上的功能已經式微,國防部開始精減人 力及馬匹繁殖數量,為使后里馬場能自給 自足,自民國73年7月起運用原有場地、 設施,增闢相關遊樂項目,對外開放營運, 讓一般民眾都能體驗騎馬的樂趣,藉此永 續馬場的發展及馬匹飼養的經費來源。同 一時期,臺灣也朝向參加奧運的馬術競技 比賽為目標,積極培養自己的參賽國手。 ❶ 場本部融合了西式半木構架與日式木構造,具有和洋折 衷風格。 ❷ 可以明顯看出場本部西棟屋頂最高,屋脊高度由西往東 層層漸次下降,建築量體顯示出空間地位的主次分別。 ❸ 場本部內的棟札,即上梁記牌,會記載上梁時間、設計 者與業主等相關資訊。 ❷ ❸ 29

直到民國86年6月國防部結束后里馬場的 經營管理,再度移交原臺中縣政府接管並 委託后里鄉公所代管,繼續以公辦公營方 式經營,定位也轉型為觀光休閒馬場。 來到臺中后里,不論平假日,都會被 絡繹於途的自行車吸引住目光,全臺第一 條由廢棄鐵道改建而成的封閉型自行車道 「后豐鐵馬道」和與之相連的「東豐自行 車綠廊」便由此展開一趟單車之旅,而這 趟豐富旅程的終點正是后里馬場。 一個是憑藉四蹄奔跑擅躍的草食性動 物,一個是靠人力驅動兩輪的休閒工具, 馬和「鐵馬」齊聚於后里,這也稱得上是 全臺唯一了。 白色的慶典式拱門是后里馬場最顯著 的標誌,門梁上鑲嵌著令人喜悅的國花, 兩尊昂首奮蹄、氣宇軒昂的駿馬分立於大 門的兩側。駿馬迎賓,自古便是一種凱旋 ❶ 建造於西元 1938 年的第一馬廄和第二馬廄為日治 時期馬廄建築的代表案例,挑高的太子樓設計並具 罕見性。 ❷ 馬場風華館以靜態方式展示后里馬場點滴及馬在臺 灣的故事。 ❸ 第一馬廄和第二馬廄的屋架結構剖面示意圖。 ❶ ❷ ❸ 30 JUL 2022 YUAN MAGAZINE 臺灣 島遊

榮耀的象徵。馬場的大門是開放的,民眾 可以自如地騎著「鐵馬」進出,彩繪在大 門圍牆上的插畫,是兩匹憨態可掬的五彩 馬在拔河,串拉起細長的鐵軌,也意味著 后里馬馬樂園由此拉開歡樂的序幕。 日式建築 展現日系血統 進入后里馬場,蒼翠綠意鋪天蓋地, 園區正中央有一幅駿馬圖騰的馬賽克照 壁,頗有幾分畫馬大師徐悲鴻筆下奔馬圖 的神韻。其後方是一棟木造瓦頂的日式建 築場本部及相連的宿舍,這棟建築建於西 元1938 年,日治時期稱「事務所」,民 國41年改稱「場本部」,兼做場長辦公與 宿舍使用。 依據場本部的棟札(即我們所說的上 梁記牌,乃是東亞建築舉行上梁儀式時放 置於屋內高處的牌子,會記載上梁時間、 設計者與業主等相關資訊)記載,后里產 馬牧場建築群設計是由臺中州土木課營繕 系的技手鈴木金吉( すずきかな) 設計與施 工監督,副手為吉田幸吉( よしだよこう きち),施工者為齋藤辰次郎( さいとう た つじろう) 和蔡心木。 場本部及相連的宿舍各棟融合了西式 半木構架與日式木構造,具有和洋折衷風 格,西棟屋頂最高,屋脊高度由西往東層 層漸次下降,建築量體顯示出空間地位的 主次分別。而在四連的宿舍前,有一株17 公尺高的大葉桃花心木,身形優美,展開 的枝椏像傘一般為場本部遮風擋雨,無論 站在哪個角度都是園區內最美的景緻。 在場本部的東側還有一棟木造土牆瓦 頂的建築,風格雖與場本部類似,但卻是 民國43年後軍方所建的軍官宿舍,一直到 民國73年都是做為服役軍官的寢室之用。 沿著參觀動線,來到原為中正堂的「馬 場風華館」,這棟磚造建築建於民國59年, 隨著馬場轉型為觀光休閒馬場,這棟建築 也褪變成展示臺灣馬政軌跡、馬術運動發 展、后里馬場歷史點滴的馬場風華館。館 內保存著后里馬場內的古董級醫療器材和 馬事用具等珍貴典藏文物展示。館內關於 馬匹的介紹也很精采,從早期的座騎、馱 31

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