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司-源雜誌

古道上常可見一半的樹身迸裂傾倒在 廢棄的鐵軌旁,可能是遭雷電轟擊或被強 風吹垮,很難想像當時傾倒的一刻。如今, 這些傾倒的樹身就橫置於原地,或成為遺 跡供遊客瞻仰,或者有新生命萌芽茁壯, 巨木獲得重生。 愈往裡走,蓊鬱的闊葉林木愈難漏下 陽光,像是「雲深不知處」的光陰隧道。 獨自一人行走在這條古道上,若不是腳下 延伸的鐵軌為我指路,很容易就陷在野草 漫生的蒼穹裡。看天色漸暗,不免有些緊 張,直到指標出現,我的戰戰兢兢意志才 再度強化。這時,密林裡突傳來窸窣聲響, 只見一隻與腳下草木顏色幾無差別的山鳥 出現在視線中,腦海中迅速閃過幾個熟悉 的名字—「是帝雉!」,我驚喜地差點喊 出聲來,於是小心翼翼地靠近,這隻大鳥 竟對我視而不見,任我拍下數張覓食的姿 態,才不疾不徐地鑽入密林裡不見了蹤影。 帝雉,這迷霧中的王者。既不擅於飛 翔,更不長於奔跑,相較其它鳥禽,牠們 似乎更樂於藏在暗處保持安靜的姿態。在 高山叢林中,這是一種流浪者的生活,在 柔軟的植被中覓食,和諧的融入自然風景 中。 「冰河孑遺植物-雲葉」。眼前出現 一塊解說牌,一株外型很像「迎客松」的 樹遠遠掛在崖壁上,明明有著優美的姿態, 但為何卻俗稱「山豬肉」呢?在步道1,600 公尺處,我看到這株冰河孑遺植物「雲 葉」,又稱昆蘭樹,此前聞所未聞。從解 說牌可知,此樹為雌雄同株卻是異株授粉, 可避免同株交配發生遺傳變異,這是原始 雙子葉被子植物能綿延迄今的原因。我真 希望眼前所見不是山中的唯一。 曾經聽一位原住民大頭目說過:「小 時候,我的爺爺、爸爸告訴我,這一片山 林都是我們的,所以我們有責任要保護 好這片山林,以及生活在這片山林的族 人。」。 而世代生活在阿里山的鄒族與山林始 終維持著完美的夥伴關係,就像公路邊以 木頭和茅草搭建的分享亭,鄒族語稱「Hu Fu」,是鄒族各家族作為分享食物的地方。 建築構造以茅草、杉木、竹子及黃藤為材 料。分享亭是鄒族重要的文化特色建築, 早期家家戶戶都有設置分享亭,當族人獲 取獵物或農漁產品,就會放置於亭內,供 所有族人一同分享收穫。在分享亭裡,分 享不言謝,只求彼此都能獲得衷心的喜悅。 有人說,臺灣獼猴從一個山頭移動到 另一個山頭,因為牠們是山林的巡守隊, 那山林真正的主人是誰呢?毫無疑問是這 些生活在山林中的動植物們,在雲霧繚繞 之下,高聳的林木,與山林共生的動物, 還有重新思索和諧平衡的我們,這就是山 林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 37

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